本部简介 | 部长致辞 | 部长信箱 欢迎访问武胜县委组织部官方网站!
时代先锋

当前位置 | 首页 >时代先锋 > 列表

平 凡 好 人
发布时间:2007-06-20 00:00:00  点击数:    
 

    他,生前,不是什么高官,没有什么厚禄,却有太多太多的人,把他当成知己,有太多太多的困难群众和学生给他打电话、写信表示感激。

    他,走后,却有400余人为他敬献花圈,数千人在网上凭悼;有1000多名群众为他失声痛哭,数百人为他送葬。

活着的时候,他很平凡,没有豪言壮语,没有惊人举动,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他;他很简单,简单得就在工作和侍奉老母亲两点一线上来回奔波。

    去世时,他很干脆,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;他很担忧,告诉双目失明的87岁母亲,需出国学习四五年。

    这就是他,短暂的44年,没有什么大成就,没有什么高荣誉,没有在社会划下多少痕迹,有的就是兢兢业业工作、真真诚诚做人的本色,以至于人们对他只有一个简单而真实的评价:平凡好人。

    他,就是武胜县教育局原副局长陈加林。

 

恪尽职守的好公仆

 

    “干一行爱一行,干一行干好一行”,这是陈加林同志的工作准则,他始终恪守这一个理念,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。原教委主任陈明凡如此评价:“与加林一起共事,让人感到放心,感到踏实。”

    1996年,全县迎接省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,这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,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。为全面准确地展示本县的普九成果,在当时人手紧张的情况下,陈加林既当领导又当办事员,承担起了整个活动的准备、组织、协调工作。因此时间对于他,是严重缺乏的,他经常通宵达旦加班,亲自参与制作展板,布置会场,撰写材料,每个细节都反复推敲,仔细斟酌,确保万无一失。那段时间下来,他头发蓬松,胡须丛生,脸色蜡黄,眼神黯淡。当有人对他做这些小事表示不理解时,他淡然一笑:“小事也是事,凡事都应该做好。”干工作干到这种份上,谁还不放心呢。陈明凡同志 “放心”二字的评价,他当之无愧。

    1997年以来,全县开始推进学校绿化工作,陈加林一次次带领相关人员在重庆、绵阳等地来回奔波,与供应商磋商树苗价格,同职工一起押运树苗回县城进行分发。一次在成都购树苗时,陈加林他们卷起裤管就下到苗圃,一株一株地作记号。其中一位苗圃工人很是不解,就询问他为什么要在树上刻下印痕,他温和地告诉那位工人:“只是想为武胜选一点优质树苗。”作完记号,他的脸上、身上全是泥土。每次都是白天买好树苗,晚上运输,陈加林总是让同事们睡觉,自己监督驾驶员开好车,确保安全。

    2006年6月,他患肛周脓肿,但因忙于工作,直到患处已经溃烂得实在无法敷药,才住院治疗,结果只住了五天院就悄悄地溜出来上班,姐姐劝他不要这样,他说:“还有许多工作等着我啊。”

    整天忙得团团转,让加林同志忽视了对自己的关爱与珍惜,多次体检机会他都因忙于工作而放弃了。2006年7月的体检,他又错过了,这对于他,其实是放过了生存的机会。当时,正值宣传“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”、司法部一级英模、“和谐天使”汤群芳的紧张时刻,陈加林忙得不可开交,有时累得一天一夜都不能合眼。那段时间,他常常是早晨7点到办公室,忙到次日凌晨两三点才回家。有时顾不上吃饭,就与同事整箱整箱地买方便面充饥,两个月就吃了700多元的方便面。陈加林腹痛加剧,只是随意吃些常备的胃药对付。痛得实在受不了就伏在桌上,忍一忍又开始忙工作。同事何彦看到陈加林一手按着肚子,一手阅改材料,脸都变青了,就说:“你还是上医院看看啊!”陈加林无力地摇摇头,说:“等这次忙完了再去。”

    直到陈加林倒在堆满材料的办公桌上时,才被同事们强行架到了医院。谁料,已是胆囊癌晚期。

    从学校教师,到教委副主任,到宣传部副部长,无论陈加林在哪个岗位上,上级和同事都众口一词说:“他是个对工作负责,对单位负责,惟独对自己不负责的人。”

 

不求奢华的节俭者

 

    艰苦朴素、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内容之一。陈加林同志生活节俭,不求奢侈,用他的实际行动坚守着“以艰苦奋斗为荣,以骄奢淫逸为耻”的信念,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一个普通共产党员节俭朴素的美德。

    1999年,陈加林带队去广东参加电教技能培训,恰逢昆明召开世博会,培训结束时,队员们都要求绕道去看一看,他坚持说,这项内容不在学习培训安排之列,怎能借培训之机,去游山玩水,浪费公家的钱财呢?大家没办法,只得找他的好友刘崇万去劝他,结果还是没同意。在吃晚饭的时候,他同大家一起喝酒谈心,给大家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,最后大家终于理解了他,第二天高高兴兴地回到武胜。

    陈加林的勤俭节约,几乎到了迂腐的地步。每年的腊月28,他都要到童年时的学友邓一丁家去过年。农历2005年的腊月28日这天,陈加林打电话告诉邓一丁的母亲说要去过年,可邓一丁一家等到中午11点半的时候还没有看见他的影子。邓一丁的母亲有些着急,因为以前陈加林都是9点左右就到了,今天为啥事耽误了?12点多的时候他赶来了,一头黑发被雾水打湿,身体不时微微瑟缩。原来,他8点多钟就到了中心镇的河对岸,由于雾大,渡船不能工作,在河边等了两三个小时。邓一丁的母亲埋怨他,你怎么不叫单位的车送你从大桥方向过来,半个小时就到了。陈加林十分歉意地说:“对不起,大妈,让您等久了。有公共汽车,何必要用单位的小车呢。一个人也让车子单独走一趟,那多浪费呀!”在场的人无不为他的行为而感叹。

    陈加林担任了10多年的科级干部,一直保持着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。修修补补后能够继续使用的东西,决不轻易抛弃。他使用的家具都已十分陈旧:两张老式的木板床,一个帆布做的简易衣柜,拉链已不好使用;几件洗得发白的旧衣服整齐地放在衣柜里,最贵的一件衣服也不超过400元;一个读大学时用过的旧木箱,尽管油漆已经脱落,但在他家仍显珍贵;全家最值钱的,是一台老式电脑以及两台旧彩电。去了他家的人,没有不为之心酸的。

    最让人难忘的是,陈加林同志住院期间,有一次他的同事去看望他,医生撩开他的衣服检查他的伤口时,同事们发现里面的毛衣缝补过无数次。见此情景,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。

 

呕心反哺的大孝子

 

    乌鸦反哺,羊羔跪乳。”百善孝为先。“孝”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,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。陈加林同志对母亲的孝顺,可谓无微不至,人们都说他是高龄母亲的金拐杖。

    陈加林每天上班前的最后一件事,就是向老母亲道别,“妈妈,我上班去了!”每天下班回家后的第一句话就是“妈妈,我回来了!”只要有时间,陈加林都尽量回家替母亲煮饭,母亲喜欢喝粥,他就很早起床为母亲熬好粥。为母亲做的饭菜他都要亲自尝一尝,看冷热咸淡是否合适,许多时候都亲自给母亲喂饭。无论什么时候与朋友聚餐,他总是最后一个到,刚开始朋友们总要埋怨他的迟到,要罚他喝酒,到后来明白了,他总是要准备好母亲的饭菜,等母亲吃完后才能安心出来,朋友们就特意把吃饭的时间推迟。有好多次,因为时间匆忙,陈加林在切菜的时候弄伤了自己的手指,但他强忍住疼痛,不敢出声,怕妈妈听到了,为他担心。加林不愿妈妈受到任何伤害,因为担心结婚后媳妇会嫌弃瞎眼妈妈,待妈妈不好,或因为担心自己贫困的家庭和双目失明的母亲会拖累女方,所以他一直没有考虑自己的婚姻问题,一生未娶。

    2006年11月,陈加林生病后,每次住院治疗,临走前他都要专门到母亲床前说:“妈妈,单位叫我到外地学习,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回来。”

    每次出差,陈加林都对母亲放心不下,他把姐姐叫到家里来照顾母亲,对姐姐千叮万嘱,其实他知道姐姐一定会照顾好母亲的,但仍然忍不住每天都打电话回家,询问母亲是否安好。在出差期间,他的日程安排很紧凑,从不愿利用出差的机会在外地逗留,除了自身勤俭节约,还因为他想在第一时间回到母亲身边,不过他无论如何都要挤出一点时间在街上转悠,为母亲选购一份小礼物。

    2007年3月,陈加林的身体越来越虚弱,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,他久久地看着母亲的照片,放心不下,特别托付姐夫说:“妈妈那里,你们就说我出国了,要四五年才回来。你们隔一二十天,就给母亲说,我打了电话回来的,说我在国外生活得很好,工作很顺利。”3月22日,陈加林因病去世,可怜的母亲至今仍然不知道儿子去世的消息。嘴里一直念叨着:“加林在国外还好吗?”“他在国外生活还习惯吗?”望着陈加林87岁的老母亲,听着她那牵挂儿子的话语,去他家看望的人都会触景生情,没有一个不偷偷抹泪的。更让人揪心的是,他的老母亲至今还在天天扳着指头计算着陈加林的出行时期,盼望他早返回来,承欢膝前,喊她一声“妈妈”!

 

扶贫助困的热心人

 

    陈加林从事教育、行政工作20多年,坚持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,为他们排忧解难。尽管他自己生活并不宽裕,但他还是竭尽所能扶弱助困,老百姓都说他是“我们的恩人”。

    1998年2月下旬的一天,陈加林在上班的路上,碰到一位打工的农民,当他了解到他家庭经济十分困难,夫妻都在县城打工,孩子需要转到县城学校读书,但缴不起借读费的情况后,他立即与民族小学校长联系,并亲自帮学生办好了入学手续。事后,家长握着陈加林的手激动地说:“我们非亲非故,您帮我们这么大的忙,该怎么感谢您?”陈加林说:“为了娃儿的嘛,感谢啥,要他好好读书就行了!”

    2001年9月初,陈加林到偏僻的江陵2村小学检查工作,了解到村小离场镇有五、六里远,不通公路,学校经常停电,住宿条件很差。尤其是教师何素琼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,用胶布搭起偏房煮饭,陈加林见此情形,当场就资助这位老师200元钱,还反复叮嘱随行人员,平时要多了解贫困教师的疾苦,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。随后他召集学校领导、村社干部现场商议,拟定了解决何素琼老师困难的方案,要求学校尽快落实。之后,他又多次打电话了解落实情况。

    2004年3月,陈加林在赛马镇开展“小康直通车”活动时,他到学校找来享受“两免一补”的学生名单,深入到相关村社实地了解情况,走访所有贫困生。赛马初中学生杜娟出生后就被亲生父母遗弃了,跟着养父长大。现在,杜娟惟一的亲人——养父也得癌症死了,杜娟独自一个人,整天以泪洗面,失去了生活的信心,决定再也不去上学了。陈加林了解详情后,立即穿上水靴,戴上斗笠,与杜娟的班主任老师一道翻山越岭,冒着风雨走了近十里羊肠小道来到杜娟家里,用温暖的双手拉着她,轻轻地为她擦干了眼泪,帮她收拾好扔在屋角的书包,像父亲一样慈爱地对她说:“孩子,别哭,我是陈叔叔。从今以后,我就是你的亲人。放心吧,你的学习费用我来解决,有什么困难你尽管给我说。”随后,陈加林还说服杜娟养父的姐姐,让杜娟暂时住在她家里。以后的日子里,无论工作怎么忙,陈加林都要定期抽出时间去关心杜娟,给她送去学习资料,给她辅导功课,问寒问暖。一次次的关爱,让杜娟感受到了亲情的呵护和家的温暖。杜娟暗暗地下定决心,一定要好好学习,不辜负加林叔叔对她的期望,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加林叔叔的厚爱!逢年过节,杜娟都要为加林叔叔寄上一张精美的卡片,打一个问候的电话,告诉他学习情况和心中的秘密。   

    2007年3月,陈加林感觉自己将不久于人世,仍恋恋不忘贫困学生杜娟,拿出100元钱,断断续续地托咐前来看望他的教育局工会干部王建国说:“我生病后做了几次手术,早已没有多少钱了。我知道自己不行了,请别再取什么药,浪费钱了。这100元,把它转交给杜娟吧!她快要毕业考试了,叫她吃好点,加强营养。”

    陈加林坚持每年为困难群众和贫困党员捐款捐物,为贫困学生资助学杂费。近三年来,先后资助贫困户11户,贫困生23人。他还经常联系单位、同事、朋友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,在烈面中学一次就资助20余名贫困生,捐款达6000余元,捐物达50余件。

    自陈加林同志住院后,干部群众心急如焚。当地不少群众自发前来探望,病逝前一天,受过他暗中资助的武胜县白坪乡红庙村1社一村民,步行10多里赶到县中医院探望,并守在他的病床前轻声呼唤他的名字,久久不愿离去。陈加林在帮助别人的同时,也得到了别人的关爱与尊重。

 

淡薄名利的奉献者

 

    陈加林心中时时处处装着他人,急人之所急,忧人之所忧,荣誉让别人,实惠给他人,难事留自己。

    加林同志大学毕业那年,本来是要进地委机关工作的。进地委机关,是多少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。当他得知武胜的一个中学校长到地委哭求大学生的情况后,陈加林毅然放弃了到地委机关工作的机会,回到生他、养他的家乡,从此扎根武胜,用他的一腔热血,镌刻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爱恋。

    2000年,教育局机关退休职工马某无住房,要求组织给予照顾,但机关原建职工住房都已出售。为给领导分忧,给同志解难,陈加林同志主动让出自己享受房改政策购买的住房,解决了马某的困难。

    陈加林从事教育、行政工作二十多年来,从不要求什么,面对荣誉都淡然处之。无论在学校、教育局还是宣传部,他都因工作踏实和表现出色得到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称赞,很多次评优,他都榜上有名,但他多次把荣誉让给了同事。有不理解者说他假清高,他听后微微一笑:“年轻人更需要。”

    陈加林同志认为自己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最在行,最有用武之地,于是主动申请从县委宣传部调回教育局工作。有的同志劝他说:“你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到教育局副局长,这不是自降一级吗?这样做好不划算喔!”而陈加林同志却说:“在哪个岗位上并不重要,关键是把工作做好。”

    “一心奉公,两袖清风,和百姓连成一体,视名利淡似江水;二事教育,独恋工作,与老母相依为命,置忠孝重如泰山”,这幅挽联是对陈加林一生的真实写照。

    陈加林是好人。好人这个称谓适用于任何时代,它是人世间的最高荣誉。他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,对群众动真情,对工作尽全力,对公私辨分明。因为他的心里装着别人,所以,群众的金贵口碑里有了他,群众的心里装着了他。

    平凡孕育伟大,伟大出自平凡。陈加林是平凡的,他所做的一切也是平凡的。但正是这桩桩件件、数不尽的平凡,才生动地演绎着他的伟大。

    时代哺育英雄,英雄使时代的精神更加饱满。陈加林,他用44个平凡的年轮,为时代、为我们奉献了他生命中最后的感动。

 
Copyright ? 2016 bt365体育在线注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地址:四川武胜县沿口镇东街175号
电话:0826-6211530 稿件投递邮箱:scwsdj@163.com 蜀ICP备15018895号-1
技术支持:瑞秀中国

川公网安备 51162202511630号